妈祖文化
>善坛妈祖
>世界妈祖
>妈祖情缘
>妈祖故事
>民俗文化
>和雅梵音
>诗词楹联
>佛门礼仪
>文化研究
民俗文化
漫谈春节之最
添加时间:2011-03-20 00:24:29  点击:3096
    最早的春节:相传,中国原始社会就有“腊祭”之说,夏朝之后这一习俗流传下来。《尔雅》一书这样说春节:“夏曰岁,商曰祀,周曰年。”商代在一年之中,要搞春夏秋冬四次大祀,“冬祀”便是作为春节来过的。

    最早的除夕: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称为“除夕”。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“逐除”。根据《吕氏春秋》记载,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,击鼓驱逐“疫病之鬼”,这就是除夕的由来。而最早提到除夕这一名称的,是西晋周处的《风土记》。

    最早的春联:春联的雏形是“桃符”,产生于秦代前后。人们在两块桃木板上写上神荼、郁垒二神名,挂于门旁以驱邪。晋代宗懔的《荆楚岁时记》载:“帖画鸡户上,悬苇索于其上,插桃符其傍,百鬼畏之。”到明代时,桃符才改称春联。

    最早的年画:年画起源于古时门神画,年画的前身叫门画,画的是神话传说中神荼、郁垒,也有的画虎或古代勇士像。东汉蔡邕的《独断》记载,汉代民间已有在门上挂“神荼、郁垒”神像的习俗,到宋代演变为木刻年画。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《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》。

    最早的贺年片:早在宋代,就已出现了赠送贺年片的习俗。据南宋人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记载,其家藏有北宋元年敬贺正旦的墨迹。“正旦”就是正月初一,“敬贺正旦”就是现在贺年片上恭贺新年的意思。

    最早的爆竹:春节爆竹之俗始于汉代。当时没有火药纸张,所谓爆竹,是用火烧竹子发出的啪啪声。《通俗编·俳优》载:“古时爆竹,皆以真火爆之。”

    最早用火药做鞭炮: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之后,有人便开始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,声音更大。这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。

    最早的纸制鞭炮:在宋代,人们开始用纸造成筒子代替竹筒,并做药线把爆竹编成串,称为“编(鞭)炮”。南宋周密《武林旧事》载:“岁险爆仗……内藏药线,一热连百余响不绝。”

    最早的压岁钱:据古籍《开元天宝遗事》记载,压岁钱最早出现在唐玄宗天宝年间,嫔妃们在春节三五结伴做掷钱游戏,宫廷钱库就散些钱给她们。此风在当时宫廷内是很盛行的。后来此俗传入民间。

    最早倒贴的“福”字:清代恭亲王府某年除夕,管家写好“福”字叫手下去贴,但此人不识字,把“福”字贴倒了。恭亲王福晋见了大发雷霆,幸好管家急中生智,连忙跪下说道:“恭亲王福大寿高,如今果真福到(倒)了,此乃吉祥之兆也!”福晋一听,转怒为喜,赏了每人30两银子。后来,春节倒贴“福”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
    最早的年:在甲骨文中,“年”字是在“禾”字下连写两笔,字形颇像禾苗。《谷梁传·宣公元年》记载:“五谷大熟为大有年。”在两汉以前,“年”意为五谷丰收,这便是“年”的本意和来历。另有民间传说“年”为一凶猛怪兽,逢冬季缺食时出来伤害人畜,人们便燃爆竹驱赶之,以保平安。

来源:泉州晚报海外版  作者:周运华

[返回]
您是第 530656 位有缘人
版权所有:安溪善坛妈祖文化研究会  www.axstmz.com  Email:13515049858@163.com
地址: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善坛畲族村蝙蝠山  邮编:362441  闽ICP备11001350号  QQ:1595510085
电话:0595-23335925  传真:0595-23335925
若有缘:供佛、慈善乐捐、佛事者请径汇款此帐户
户名:安溪善坛妈祖文化研究会  账号:4221 5836 6568  开户行:中国银行安溪官桥支行  技术支持:好景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