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祖故事
>妈祖情缘
>妈祖感恩篇
>人生感悟
妈祖情缘
郑和下西洋与妈祖文化
添加时间:2011-03-08 12:51:12  点击:2570
   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,船队多是从江苏太仑刘家港出发,到福建长乐太平港(闽江入海口南岸的下洞江,当年郑和奏请改名为太平港)驻泊,以补充给养、修造船舶和伺风开洋。驻留时间短则两三个月,长的近一年,然后开洋远航,使长乐成了郑和出使西洋的基地港和远航启航港。期间,郑和为祈报妈祖神佑,先后在长乐港口等地修建潭头文石天妃庙(1409年),奏建南山天妃行宫(1412年),重修圣寿宝塔、三峰寺(1413年),施财鼎建三清宝殿并发心铸献铜钟(1431年),撰立《天妃灵应之记》碑刻(1431年)等等,留下了十多处妈祖文化史迹。其中,《天妃灵应之记》碑铭刻:“而我之云帆高张,昼夜星驰,涉彼狂澜,若履通衢者,诚荷朝廷威福之致,尤赖天妃之神佑之德。”史实见证,郑和七下西洋“师旅之安宁”、航海取得的伟大成就,均借助于妈祖信仰、妈祖精神力量的支持。
   郑和信奉妈祖之虔诚,加上明朝廷对天妃的褒封、推崇,有力推动了长乐民间妈祖信仰的传播,妈祖宫庙骤然增至40余座,渔家、船民无不供奉妈祖之神位,每逢妈祖诞辰和升天纪念日,家家户户焚香膜拜,使妈祖信仰推向全盛期,成为长乐妈祖文化的一大特色。
   长乐漳港镇滨海的仙岐村显应宫(也叫天妃宫、妈祖庙),始建于宋绍兴八年(1138年),清光绪年间因一场特大的风沙灾害被深埋于地下而匿迹。1992年6月,村民在大量挖地取沙时偶然发现湮没地下百余年的古宫遗址。发掘出土的有泥彩塑神像50多尊和20多件陶瓷祀器、古币铜钱等文物。其中,前殿东侧神台供奉妈祖组塑,西侧神台供奉当地群众称之为“巡海大臣”组塑。经考古、历史专家考证认定:“巡海大臣”组塑系以明太监郑和为主像的下西洋诸官员塑像,塑像时间应在明宣德九年郑和逝世之后和万历后期之前。
   专家认为,这是国内发现最早的郑和塑像,比国外发现的时间要早得多,同时也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与妈祖同殿并祀的郑和塑像。2006年,该宫出土泥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“郑和与妈祖同殿并祀的史实,说明当地先民出于对郑和“巡航”(七下西洋)功绩,尤其对郑和“尽诚以事神(妈祖)”的敬仰和怀念,因而在宋代祀奉妈祖之后,明代又供奉“巡海大臣”,而且破格与妈祖同殿并祀。
   郑和与妈祖一样,都是由人神化了的人间神。从福建地方有多神共祀的民俗看,把郑和与妈祖同殿并祀,也完全符合于民俗信仰的当时历史情理。这表面上看是一种神祗信仰的民俗现象,却深刻体现了极具特色的中国海洋文化内涵,开创了妈祖文化与郑和文化相交融的海洋文化的范例,既蕴含海洋文化的理念,也是海洋文化发展的必然。
总之,妈祖信仰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强大精神支柱,每次远航前“设祭开洋”,船队上祀奉妈祖神位,平安归航时酬谢妈祖,奏请朝廷封赐、御祭妈祖,在福建长乐、莆田、泉州和南京、太仑等地修建妈祖宫庙,郑和于1431年亲立《天妃灵应之记》碑等,现存福建长乐“郑和史迹陈列馆”大厅。此举有力推动了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的传播。妈祖扶危济困、拯救海难、庇护郑和“师旅之安宁”,成为郑和远航的海上保护神。可以说,郑和的七下西洋与传播妈祖信仰、妈祖文化是紧密交融和相互促进。
作者:林守敬   来源:海峡医界网 )
[返回]
您是第 530656 位有缘人
版权所有:安溪善坛妈祖文化研究会  www.axstmz.com  Email:13515049858@163.com
地址: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善坛畲族村蝙蝠山  邮编:362441  闽ICP备11001350号  QQ:1595510085
电话:0595-23335925  传真:0595-23335925
若有缘:供佛、慈善乐捐、佛事者请径汇款此帐户
户名:安溪善坛妈祖文化研究会  账号:4221 5836 6568  开户行:中国银行安溪官桥支行  技术支持:好景科技